医疗器械或要纳入《药品管理法》
2017年中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两票制全面实施推动渠道变革
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在此趋势之下,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
在横向收购方面,资金充裕、实力雄厚、渠道广布的大型商业公司,将不断兼并与整合区域型渠道,并将渠道打造成供应链整合方案的提供商,业绩将迎来爆发。
纵向延伸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生产型企业下游渠道化;二是流通型企业上游自产化;三是流通企业下游服务化。
转型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与渠道型公司之间业务模式的转变。
总之,渠道商的并购、延伸、及转型将使得渠道环节逐步走向集中,这是两票制趋势下渠道整合的未来出路。
2、分级诊疗带来国产设备的机会
2017年,分级诊疗改革将会继续深入,并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与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同,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纵马驰骋的疆场,而从政策面上看,国家亦鼓励与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使用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与设备。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资金投入的侧重,国产优秀的器械品牌,无论是有渠道有产品的大品牌还是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后起之秀,在基层领域将迎来爆发。
3、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方兴未艾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进而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
4、新技术渗透器械领域
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
目前早筛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病早筛与肿瘤早筛。遗传病早筛通常是指产前筛查和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计算得遗传病的概率;肿瘤早筛是指在有临床症状之前通过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肿瘤做早期发现。这两者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肿瘤生存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是近来热门的关注点。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将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影像云诊断平台成为影像诊断的最终解决方案。
3D打印医疗器械是另一新兴领域。骨科器材类的3D打印产业近几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技术的更迭将是器械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5、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
近日,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在技术上,早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液体活检,DNA捕获与扩增等技术,甲基化及其他靶点的发现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具备明确的临床指证,才能逐渐成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肿瘤的精准用药及随诊。通过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验,如NGS、一代测序、PCR、FISH、CTC、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从分子的层面解释患者的个性化情况,从而在临床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与了解预后情况,结合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手段、实现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
6. 海外投资与并购势头持续强劲
2016年底以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及大企业在医疗器械的投资中,以稳健性为主,重视有销售利润,有成熟渠道的稳定型的投资机会,并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有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产品的引入,并与国内的渠道优势互补。由于整体上看医疗器械商业化的周期快于新药,我们预计今年投资机构,特别是美元基金,将会沿袭此趋势,继续加大对海外技术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甚至并购;而A股公司并购海外医疗器械企业也将持续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引入国外技术、海外企业在中国商业落地的有效方式。